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15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日益成为管理的重点。从大量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许多作者从各自的岗位角度探索了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其中不乏可操作的成果。但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作为制度内的单位类型,其财务内部控制必然受到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常规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显然不能完全满足事业单位的需要。此外,事业单位长期实行预算会计制度,对资金的“产出/投入”问题重视不够,这种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必然会对当前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为弥补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笔者将财务内部控制中的治理结构问题纳入主题讨论,正视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分析
 
具体来说,治理结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结构
 
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着合理配置预算资金的任务。事业单位通常形成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是专业技术部门先申请项目资金,然后由单位主管领导或党委决议批准,最后由财务部门执行。这就决定了专业技术部门具有较强的资本需求议价能力,这是由于项目的专业特点造成的。
 
(二)财务内部控制职责结构
 
在落实部门主要责任(第一责任)的经营机制下,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责任结构反映为专业技术部门负责人承担使用权,财务部门负责人承担预算管理权,单位主管领导承担审批权。可以发现,这里的责任结构没有形成闭环形式,导致专业技术部门资金使用监督的制度缺陷。由于这一缺点,它将降低公共机构的财务内部控制绩效。
 
(3)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构
 
在缺乏成本―在效益比较的组织生态环境下,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评价包括:账面信息是否封闭,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规。但这些主要审查会计凭证的形式要求,很少触及确认要求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因此,资本泄漏现象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完善财务内控治理结构的重点分析
 
针对上述治理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未来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
 
(1)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
 
从现阶段专项资金申请流程可以看出,专业技术部门具有专项资金使用的专项信息,而管理和财务部门没有专项采购和专项研究的专项知识。因此,这实际上形成了专业技术部门与管理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优化公共机构内部控制治理结构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已成为工作的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本质是提高管理和财务部门的信息库存,实现这一点可以有各种财务内部控制选择。
 
(2)着眼于破解预算资金监管中的不足
 
正是受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关注较少,而是更加关注对资金使用行为的规范,使行为在财务体系框架内运行。这样,专业技术部门就不负责项目采购或科研项目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匹配,而只需要满足具体责任。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解决预算基金监管的不足,即将资金配置与物化设备和科研活动使用价值的匹配纳入财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
 
(3)重点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在事业单位组织生态不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其中建立资金使用效率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与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相匹配,建立资金使用效率评价体系,需要从社会服务质量、覆盖面、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构建定性和定量指标。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