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9-07
实施高校两级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运行的主要管理模式。然而,随着二级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专项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各种收支渠道和金额不断增加。由于缺乏可操作的财务监督方法,二级学院财务管理不规范、内部分配不透明等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高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1]。因此,加强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已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1.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顾名思义,精细化管理就是实现精准细致的管理。所谓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要求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化,严格按照预算组织各种财务活动,落实财务管理的责任化和具体化[2],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信息化建设是学院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根本手段。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提炼大量相关数据资源,才能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
2.学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院财务管理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阶段许多学院在财务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如年度预算不准确,财务数据但缺乏财务分析工具,缺乏财务监督手段[3],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将不能保证学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2.1预算编制不准确
学院各部门普遍认为预算编制是学院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各部门只是简单地编制部门资金支出计划,有些甚至停留在初步阶段,有些也巧妙地增加预算,学院办公室没有准确详细的分类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只能根据各部门的统计报告,不仅不能保证预算的科学合理性,而且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2.2财务分析缺乏工具
虽然有些学院有财务数据,但大多数只是Excel电子表格。Excel软件虽然功能强大,但对于学院财务人员来说,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Excel收集的财务数据分类简单,难以提炼,难以使用其强大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进行财务分析。一般只能做简单的报告分析,不能提供可靠全方位的分析数据。
2.3缺乏财务监督手段
由于学院保存的财务数据不能实时共享,负责财务的负责人、部门和岗位往往受到信息反馈渠道的限制,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难以利用财务管理的监督控制功能,不能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