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信息财务内部控制要求下的管理升级
发布时间:2023-08-19

信息财务内部控制要求下的管理升级
 
(一)简化财务管理结构调整
 
高效的信息平台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人工参与的财务管理投资。为了适应信息内部控制机制,高校现行财务管理体系中的组织结构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从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制度优化的角度来看,扁平化、简单化的财务结构将成为高校高水平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高校应确保财务人员充分利用,然后利用扁平化系统实现垂直简单,减少冗余财务部门。根据高校经验,可指定副校长直接领导的财务职能部门模式,形成模块化的部门组成。在部门内部,根据高校管理覆盖的财务职能,部门可保留财务总体管理、预算计划编制、会计、收费中心等部门,负责学校财务的各个环节,配备相应的平台数据库,记录财务管理日志和历史数据,自动生成具体财务管理工作报告,统一交付上级管理。
 
(2)加强风险识别,落实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系统中的风险管理是一套完善的机制,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和风险应急处理。由于缺乏财务管理风险识别能力,传统高校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影响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降低风险扩大的影响。依托信息化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根据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方案,然后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准确估计风险扩大水平和影响。根据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经验,高校财务风险可分为内部控制环境风险、预算业务风险、收支业务风险和实物业务风险。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高校可以依靠这些风险对风险指标进行更详细的细分。其中,内部控制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内部运行机制,可分为认知风险、组织结构风险、相关人员工作能力风险和内部管理权责分配风险。预算业务风险主要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涉及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财务信息系统运行风险、预算监督风险、业务流程运行风险等。收支业务风险主要针对收支业务管理层面,其中收支风险主要包括收入安全风险、收入监管风险、流程风险等;支出风险分为支出安全风险、支出监管风险和流程风险。实物资产业务涉及的类型类似于前几种风险,主要包括系统运行风险、实物资产监管风险和业务流程风险。除财务部外,内部控制机制还包括高校资产部、审计部、各级干部等。在信息应用中,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可以依靠动态业务报表数据监督进行风险预识别和预警。结合财务管理经验,根据学校财务运行现状,设置各环节报表统计数据的临界值,并导入系统。信息系统通过实时监督对报告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对存在异常数据行为的报告环节发出风险预警,要求相应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参与风险控制,进行风险评估,避免风险问题的持续扩大。
 
(三)引入第三方独立审计评价参与内部监督监督
 
现代企业在确保经营和财务安全的过程中,往往通过申请第三方审计,由独立审计机构参与公司财务审计,第三方审计机构参与审计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发挥审计目标,真正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审计信息。目前,高校内部财务审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尚未形成引入第三方审计的相关转变,内部审计仍是主要途径。针对审计监督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入第三方审计手段,借助独立的外部审计,实现更高的内部监督。第三方审计机构主要来自与学校无利益相关的上级主管部门或独立事务所。需要注意的是,与内部审计相比,第三方参与审计在获取财务信息方面更为不便。由于高校财务系统涉及的部门很多,第三方审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化背景下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要求各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环境。在参与财务审计监督之前,应完成内部财务数据的统计和平台上传。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环节过多的高校系统,可以尝试搭建共享财务平台,实现全球数据统计,避免各部门因自身因素无法及时或不愿出具财务数据问题,影响审计过程,限制审计结果。财务共享系统需要建立原始票据存根、财务流程日志等方式的数据存档机制。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实时调用资源,确保所有数据和信息有据可查、可追溯,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内部控制机制通过构建新的控制管理模式,加强了内部管理的聚合,提高了管理项目的运行效率。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管理的诸多弊端,提高了管理效率。在内部控制机制中引入信息系统,可以进一步降低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加快财务信息的共享和流动。利用信息技术,内部控制模式可以全面建立管理环境,更准确地识别风险,增强财务监督能力。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