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要点
发布时间:2023-05-06
随着我国财税改革的深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财务实践的角度来看,会计报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保护企业利益;另一方面,为资源优化和经济稳定、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监管提供分析依据。明确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要点,对提高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可比性等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对会计报表进行全面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分析要点。
一、企业会计报表概述
会计报表是指会计人员根据日常收集整理的数据,按照固定的方法、内容和格式进行总结和处理的文件,旨在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报表具有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特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会计报表按不同标准划分,可分为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半年度报表和年度报表,其中后三者主要用于外部,月度报表主要用于内部。会计报表之所以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关注,是因为它对企业的经营、投资和国家的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会计报表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依靠报表的财务信息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规划企业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其次,债权人和投资者根据报表信息反映的偿付能力、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制定具体的贷款和投资策略;最后,国家可以利用报表信息监测市场状况,以获得经济决策的依据。
二、企业会计报表编制要求
根据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主要包括一致性、完整性、真实性、可比性等。作者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一致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要求与报表编制的内容要求相结合。
(1)遵循报表编制的一致性原则
遵循报表编制一致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之一。企业会计报表编制所依据的会计方法应前后一致,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更改,应在附注中说明更改的原因及其影响。事实上,报表编制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会计期间不同企业的比较;二是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比较。同一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在纵向会计期间具有可比性,也应具有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编制的会计报表应与同行业可比,否则会计报表的编制将失去本身的意义。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体现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两个方面。企业会计报表不可比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进而进行会计估计,为企业的盈余操纵提供了空间。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盈余操纵,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遵循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
(二)保证会计报表真实完整
真实性也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要求之一。企业的会计报表应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在保证报表编制的真实性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前,应对其资产进行清查核实;二是核对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金额和方向;三是核对会计账簿的金额和余额;四是检查企业会计是否符合国家会计准则;五是检查会计政策是否有变化。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只有符合真实性,才能具有编制和公布的意义,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完整性也是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之一。会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的全部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报表内容和格式编制。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总结企业数据,覆盖企业的各个领域和流程,不得隐瞒或谎报企业的经济数据。虽然完整性要求企业数据的完整性,但也要求报表编制的重点,特别是在附注中。
(3)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内容
编制内容要求是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也是报表的核心要求。报表的所有要求都是围绕编制内容提出的。其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具有固定的格式,注释的编制内容是企业在编制报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企业的附注编制。根据目前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注释的编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会计政策,主要包括利润分配方法、计价基础、会计原则、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政策变更的说明;二是企业结构和经营范围;三是企业经营行业。如果企业经营行业超过一个,次要行业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10%以上,应在注释中说明;四是说明企业经营的主要项目;五是揭示企业的其他重要事项。附注作为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应忽视附注的重要作用。目前,企业普遍重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但对附注的重视远远不够。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相比,附注不再用单一的财务数据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是用非财务信息说明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一方面,企业要密切关注附注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附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企业重要事项、会计政策变更等详细信息纳入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