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构建税务管理优化指标体系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08

一、税务管理内涵的定义
税务管理不同于宏观层面“税收管理”也不同于微观层面“税收征管”,是一个中等水平的学术概念。税收管理侧重于强调国家宏观税收政策的调控。税收征管集中在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主体在特定的业务部门甚至特定的业务人员。税务管理不同于它们。主体在税务机关,具体在中国的税务实践是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内容包括整个税务体系的组织建设、业务处理、对外关系等方面。因此,税务管理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各税务机关的角度,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得到理想的评价指标。
二、税务管理优化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构建税务管理优化指标体系的方法属于客观定量评价法,在国内外实践较多。但对税务管理优化指标体系建设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税务机关的税收实践没有全面完整的体系。具体来说,这些指标体系的共性是通过描述性指标描述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设定一定权重和标准值的基础上,对税务机关在调查年度内的表现进行定量评分;通过比较评分,可以了解税务机关近年来税务管理的优化情况。这些指标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由于对税务管理过程的理解不同,指标体系的分类角度也不同。例如,美国国内收入局IRS(InternalRevenueService)将税务管理绩效评价分为四个层次:目标层、战略管理层、运营层、一级员工层,根据不同层次设置不同指标,在系统中实施平衡评价体系。此外,IRS从与纳税人的互动关系出发,设计了一套基于申报前、申报中、申报后过程的评价体系。税务人员的工作规则是通过这员的工作规则,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了可能。再比如,深圳市国家税务局提出了几项税务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案,对税务管理优化指标建设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从税务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设置了四类评价指标:征管效率、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组织资源能力;从指标的内在属性出发,提出了“个性目标+共性指标+主观评价”绩效评价模式;从基层单位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设计了税收法治、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五个一级指标。
三、税务管理优化指标体系建设
税务管理的内涵决定了税务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站在税务机关的整体高度:税务机关的最终任务是有效组织国家财政资源,提供高质量的税务服务,税务机关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因此,税务管理优化分为以下四个过程:内部组织优化、税务业务优化、人力资源优化四个过程。
内部组织优化是指税务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的优化,反映了税务机关在一定时间内的整体绩效,是税务管理优化过程的核心。
1.税务机关现代化
(1)征收率。指一国实际征税与应征税的比例。由于征收率综合了经济总量和结构、征收成本、征收管理水平等因素,被理论界用作监测税源管理水平的常用指标。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征收率在80%到9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70%-80%之间。据统计,美国的应收尽收率约为90%,而中国仍在70%左右徘徊。(2)人均征税。相当于年度内实际征收的税款除以当年年底税务机关总数。根据一般理论,人均税可以反映税务机关的税收效率:人均税越高,管理效率越高;人均税越低,机构效率越低。正常情况下,税收收入与税务机关人数呈倒置状态“U”字符函数关系:税务机关人数太少,不能满足税收计划,不能实现应收账款;税务人员过多,增加税收成本,影响机构运行效率。(3)税收增长率。计算税收增长率的公式为:税收增长率=(本年度税收-上年度税收)÷去年的税收收入×100%。自税收制度改革以来,中央和地区的税收收入都经历了一个大幅增长的过程,这不仅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关,而且与中国税务机关的改善和税收征管效率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4)征税成本率。税收成本率一直是反映税收制度税收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指税务机关内税务机关费用总额占当期实际税收总额的比例。早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成本率就降低到了1%左右。例如,1995年,美国税收成本率为0.8%,日本的税收成本率为0.6%,加拿大的税收成本率为1.8%,法国的税收成本率为1.9%本率为1.31%。
2.税务管理信息化
税务管理的信息化体现在硬件、软件和数据上。(1)电子申报率。电子申报率衡量纳税人通过电子手段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比例,不仅反映了纳税的便利性,也反映了税务机关税务管理的效率,是信息管理软件的体现。具体来说,电子申报率=一定时期内通过电子手段申报纳税的次数÷纳税申报总次数×100%。(2)人均计算机拥有率。人均计算机拥有率等于年底配备个人计算机的员工人数与总员工人数之比,反映了税务管理信息硬件的优化程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在税收体系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中国建立以来CTAIS系统、金税工程等一系列电子征管软件,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因此,必然趋势是税务人员将越来越依赖计算机。人均计算机所有权能否满足税务人员日常工作的需要,是调查税务管理优化程度的重要参考。(3)户均纳税人信息量(增长率)。这是一个反映信息管理数据的测量指标。具体计算方法为:户均纳税人信息量=某年末业务数据库总容量(M)÷年末数据库中纳税人总数(户)×100%。户均纳税人信息量的不断提高是税务管理组织优化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税务机关电子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反映了实际工作水平上征收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户均纳税人信息量的年增长率也是与该指标相匹配的辅助指标。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