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07
加强和完善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打破落后观念,实现思想观念和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信息技术永远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只有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此,各级税务机关要解放思想,更新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征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重新定位和认识。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加管理”它代表了税收管理的方向。二是重新认识和定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三是加强税收文化建设,把现代管理理念和科技知识作为税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税务人员中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信息化是征管精细化的理念,从而调动广大税务人员参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建立税务管理信息化衡量指标体系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税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严格、标准化的指标体系。税收信息化指标的制定应具有普遍性。各项指标必须可采集、量化、比较,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同时,基于税务机关的实际和外部环境,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程度可以用硬件和网络、数据、应用、运维等指标来衡量。
(3)完善数据采集,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数据采集是应用软件运行的第一个环节,数据采集质量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各级税务机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数据采集质量。一是建立数据采集岗位考核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对数据采集和录入人员的数据采集质量进行定量分析,既能增强采集和录入人员的责任感,又能保证税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数据采集要贯彻全面性的原则:税务机关要改变只注重纳税人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税务入库、专用发票数据采集的现象,而纳税人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会计软件中的数据基本不采集或不能采集。这样可以解决基础数据采集不完整的问题,为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价和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提供有利依据。
(4)加强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网络建设,促进税收信息化发展
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硬件及配套设备的建设。原计算机设备落后,不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急需更新升级原硬件配置。对因业务需要配备的计算机等设备,要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建议在采购时选择正规厂家的同一品牌型号,方便工作需要。二是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有了网络,就有了强大的数据存储、传输、交流和增值基础、资本和动脉和生命线。再次,要开放税务信息网络,尽快实现税务信息与社会相关部门信息的连接和共享,有利于国家、地方税务、税务系统与工商、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等宏观管理部门尽快形成外联网。此外,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税务机关需要接入公共互联网,向公众提供税务规定等信息,解答有关税务难题,加强税法宣传。
(5)加强税务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促进税务信息化发展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手段,对税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现有的税务队伍中,加快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全面实现税收信息化目标的根本保障。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税务部门都不是税务专业人士,必须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适应税务信息化建设。二是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加强软件维护开发。重点培训税务部门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加快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三是将内部培训与外部建设相结合。在重视税务部门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与外部的沟通,提高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逐步缩小管理模式、工作方法、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距。四是提高技术灵敏度。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要注重技术升级,与国外先进信息保持联系,及时更新国内设备技术。总之,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注定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在全面推进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重视建设过程中的新形势、新问题,有效促进和保障我国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