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
发布时间:2022-12-08
一、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的背景
国际核心会计准则的修订主要是由于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顺周期效应促进经济危机的争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采用盯市原则,即会计要素中某些项目的市场价值反映其会计价值。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财务信息在经济发展良好时过于乐观,经济发展缓慢时过于低迷。因此,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促进了经济的上下波动。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和相关性,满足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快速做出决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针对这一争论和建立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修订,包括金融工具等准则。国际会计核心准则的修订主要涉及与金融机构有关的业务和事项。标准修订以金融工具标准为核心,改变了金融工具的分类方法,进一步改进了计量方法,改变了披露方法。二、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和中国会计准则修订的趋势
(1)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在争议中继续使用
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有扩大的趋势。从国际核心会计准则的修订来看,公允价值的使用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之前关于公允价值加剧金融危机蔓延的讨论并没有减少国际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限制,但也包含了对其在经济周期中作用扩大的潜在担忧。这也可以看作是国际会计准则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支持公允价值态度的妥协和权衡。为了避免其他国家对这一计量属性的担忧,国际会计准则在信息披露规定中做了大量工作,以降低公允价值估计的不确定性。
2.会计准则的计量基础仍将是一个多元化的计量属性系统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金流现值等计量属性的应用,使会计准则的计量基础仍然是一个多样化的计量属性系统。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概念。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No.No.No.No.也指出,在某些限制下,成本可能是对公允价值的适当估值。虽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更广泛地使用公允价值,但对于会计准则制定者,致力于寻求合理、易于接受、易于操作,有利于经济稳定的会计计量标准,而不是越先进越好,因此,多样化的计量属性系统将长期存在,这对制定新兴经济体的准则尤为重要。
3.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将继续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截至2011年6月,93个国家或地区要求其所有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6个国家或地区要求其部分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24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其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菲律宾等国家或地区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后采用的国家包括中国大陆、欧盟、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自2007年初以来,中国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率先在中国上市公司实施。同时,2008年初,各级国资委直属企业陆续采用,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关于核心问题的争论仍然存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直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争夺国际准则制定的影响,关于核心问题——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仍存在重大差异,从公允价值估计程序和应用范围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接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些具体标准接近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这意味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努力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概念取得了有效进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影响将逐渐增加。
(2)修订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国际会计准则同步。2010年4月2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融合路线图》,强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继续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融合,时间表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进展同步,但在充分考虑国情和国际互动的基础上坚持融合。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增加。2011年7月2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在北京成立,首次召开全体会议。会议就新兴经济体应用国际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教育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反映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加强国际准则制定的发言权,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金融机构的现实,合理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尽量减少会计准则对经济数据的影响。
三、巴塞尔协议III在框架内修订国际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巴塞尔协议III的监管要点
巴塞尔协议III升级监管标准。在原监管的基础上,联合利用资本充足率、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是监管改革的重点,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如表1所示。在确保资产安全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必须考虑如何提高盈利能力。
2.巴塞尔协议III升级扣除标准
增加股东权益但经济实质上未实现的项目,应当从监管资本中扣除。为避免虚增监管资本,确保监管资本可以随时用于吸收损失“实”资产,扩大未实现的项目扣除范围是本次监管改革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资本扣除项目包括:未实现损益、少数股东权益、商誉等无形资产、递延税资产、持有银行股票(库存股票)、其他金融机构股本投资、预期损失准备金差距、现金流套期储备、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养老金资产和负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