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2-11-08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从我国技工学校基础会计课程的实施来看,学生的实际水平往往被忽视。虽然教学正逐渐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大多数学校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但教学脱轨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严重影响,也给学生未来走向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统一的课程使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意识,不利于拓宽学生的上升渠道。
(一)理论教材统一,实训教材缺乏
目前,职业院校在教学理论教材的选择上比较统一。虽然很多高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对基础会计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但不可忽视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轻松完成后续学业的关键。不同学校的学生情况不同,不同学校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会计专业术语的理解不能完全按照统一材准确满足要求。不幸的是,大多数学校没有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材。培训教材是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目前,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手工记账与电算记账相结合的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手工记账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在实践教学中,手工培训不容忽视,应与电算化培训同步实施。实际情况是培训教材缺乏全面性,没有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限制。培训项目单一,如缺乏会计写作能力、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点钞等基本技能培训,会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没有突出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2)教学实践模式单一,缺乏专业实践
目前,技工学校的时间教学安排一般有三种:先理论后实践,即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教学,然后集中实践教学一到两周;二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各占一半;三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进行,由不同的教师授课。这仍然没有突出技术学校会计专业的特点,与本科、研究生等学科课程没有太大区别,与实际会计工作脱节。专业实践教学应在现实工作场景中进行,而不是模拟性较弱的会计模拟培训室。首先,由于培训室经常使用虚拟数据,或企业在某一时期的会计,与未来工作中的操作有很大的不同,影响工作场景的真实性。二是会计岗位众多,包括会计主管、总账报表、往来结算、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置相应的岗位,隔一段时间交换岗位角色。相反,这些岗位角色通常由同一个学生完成,可以是主管和出纳,也可以是会计。会计之间各岗位的牵制作用无法体现,学生不知道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清楚地理解各岗位工作的区别,也影响工作场景的真实性。
(3)教师职业技能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技工学生素质下降,被认为是普通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此外,社会对技工学校有偏见,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好思想工作——和学生一起贯彻分层次教育的理念,课堂秩序保持不好,教学效果不高,教学教育存在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培训教师没有会计经验,也没有接受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很少外出学习。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同步进行,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能加强。少数教师没有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有些学生想进入本科院校深造。如果教师不能满足指导工作,学生的上升渠道将受到限制。
二、基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技工学校是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主要负责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除了改革传统教材外,还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示教学成果,促进校企合作,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注重多层次的教学设计,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
(一)人职不匹配导致供需紧张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专业,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的会计学生是未来高素质会计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目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仍处于集中本科教育的模式,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导致会计毕业生就业困难,市场会计人才供需差距巨大。同时,近年来会计人才素质有所下降,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导致人职不匹配。
(2)实践教学日益突出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项目。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教师才能逐步形成和完善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应用人才培养的作用;学生可以从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接受和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学习教科书中没有的理论知识,符合市场,为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促进课程改革,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一步促进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校本教材,实施分层教育理念,促进职业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对技术人员、职业学校的偏见,实现“三赢”。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