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家庭农场融资现状及困境
发布时间:2025-03-24
一、家庭农场的概念定义
“家庭农场”一词起源于欧洲和美国,因此学术界对中国当地家庭农场概念的定义一直存在许多争议。大多数观点只指出了家庭农场的一些特点,但并没有完全准确地解释家庭农场的各种特点。在走访浙江省几个典型家庭农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家庭农场的各种定义,认为家庭农场是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工人长期专注于农业活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可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规模、市场、集约化、企业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二、浙江省家庭农场融资现状及困境
(1)融资渠道狭窄
上表是浙江省统计局关于浙江省家庭农场融资渠道的统计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是浙江省家庭农场的主要融资渠道,占76%,民间借贷占18%。这反映了广大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狭窄的局面。其中,既有制度机制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长期忽视农村资金需求的金融政策,以及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当资金需求较大时,商业银行和私人信贷机构的利率较高,普通农民难以承受还款付息的压力。
(2)贷款规模较小
目前,浙江省家庭农场的融资规模难以跟上农场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一方面,这是由家庭农场的经营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它受到当前信贷机制的限制。浙江省家庭农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经营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营运资金来填补土地流通、机械动力、技术设施等方面的资本缺口。此外,市场发展和品牌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调查显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热衷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贷款,其重点越来越转向城市,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很少。城乡信贷结构的不平衡使浙江省农村贷款供应短缺。
(三)缺乏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
家庭农场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来支持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然而,浙江省家庭农场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调查显示,浙江省家庭农场自然灾害或瘟疫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政策补偿,只有少数是由保险公司补偿的。据了解,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愿为第一产业提供担保服务,因为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大,保险公司大多考虑自身利益,远离家庭农场的风险担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