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现状
发布时间:2025-03-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市民生活、企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也被称为公共基础设施,常见的包括道路、卫生设施、绿化、公共交通系统、水电供应系统等。可以看出,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人口众多。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步伐将大量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到城市,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快速增长。然而,许多城市受到缺乏规划、历史演变和资金短缺的限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的“供需失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融资模式效果差导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本文将以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的现状,探讨如何改革和改进融资模式。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现状
 
通过查阅城市市政建设部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可以发现城市采用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财政融资模式和债务融资模式。
 
财政融资模式是指政府以财政拨款的形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政府补贴不仅不需要支付利息或其他经济利益,而且不需要归还,是城市早期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融资模式。然而,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拨款越来越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比例呈下降趋势。
 
债务融资模式的资本来源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融资。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以银行贷款为主,具有灵活、程序简单的优点。这是城市目前融资模式的主要来源,约占最终融资规模的80%。通过公开数据发现,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也将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筹集。但这两种融资模式最大的缺点是政策限制多,也会给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带来“分权”挑战,约占融资结构的15%。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