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金会融资来源构成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27
教育基金会融资来源构成分析
大学教育基金会属于非公开发行基金会。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非公开发行基金会不得向公众筹集资金。这使得大学教育基金会只能通过吸收校友和赞助商的捐赠来扩大基金的规模,并利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和运作,以实现保存和增值。目前,中国教育基金会的筹款对象主要包括校友、企业、社会捐赠等基金会。
1.校友。校友与母校的特殊感情使校友成为高校教育基金会筹款来源中最稳定的力量。高校与校友保持密切联系,以校庆、校友返校日、校友会年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唤起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表达筹款意向,为基金会筹集大量资金。2007年5月,浙江大学校友NEA风险投资合伙人、赛伯乐(中国)公司董事长朱敏和妻子徐玉清向浙江大学捐赠1000万美元,成立了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所。据山东大学统计,2009-2011年,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接受校友个人捐赠3577.34万元,占社会捐赠的24.27%,其中校友个人和班级捐赠3275.74万元,校友会捐赠301.60万元。
2.企业。企业捐赠是大学教育基金会大量捐赠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校友企业、校企合作企业和一般企业。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企业需要高校帮助解决技术问题,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实现F高校与企业的互补优势。此外,一些企业将向高校捐款作为提高企业声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企业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培训基地,实现大学教育基金会和企业在筹款和人才培训方面的双赢局面。同时,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政策也鼓励企业向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
3.社会捐赠。社会捐赠可以为大学教育基金会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帮助基金会积累大量资金。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公布的《2011年捐赠个人和单位名单》中,英特尔、福特、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多家公司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2013年4月,清华大学与恒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建立清华恒大研究院,恒大为清华大学建立实习培训基地,每年为300名优秀新生提供四年本科资助。
4.其他基金会。除校友和企业外,其他基金会也是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来源的重要力量。同样,根据清华大学《2011年捐赠个人和单位名单》,澳门霍英东基金会、澳门基金会、北京红十字会、香港思源基金会、晨星基金会、台湾理律文化教育基金会、华阳慈善基金会、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等数十家基金会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
此外,从国内外的角度来看,海外捐赠也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为了扩大筹款规模,广泛调动社会力量,高校教育基金会利用海外力量筹集资金。海外捐赠占部分高校教育基金会筹款来源的很大比例,部分高校甚至达到50%以上。
一些大学有外币捐赠账户,一些知名大学甚至专门为海外捐赠者设立了外国网站。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建立了亚洲事务部和欧美事务部的海外筹款网络。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都专门设立了美国教育基金会,并开设了相关网站。除了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外,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还在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设立了办事处,以方便筹集海外捐款。盖茨基金会、韩国高等教育协会和日本佳能全球研究所都向清华大学捐款。
表1是根据中国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数据,2012-2015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所国内高校每年捐赠的总收入和海外收入。一般来说,8所高校的海外捐赠总额逐年增加,其中2014年清华大学的海外捐赠比例占捐赠总额的50%,2011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海外捐赠比例分别占57%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