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对策
发布时间:2024-10-04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对策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要制定更加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更好管理。加强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控制,严格遵守财政部颁布的各项政策,制定适应公司发展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的监管机制可以更有效地引导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提供政策依据。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责,增强对各大项目的参与。更好地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务会计的监督、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调度。加强财务部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视,规范制度实施,认真审核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按时报告。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重点卫生基金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有效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为保障基金设立专门账户,独立管理,避免专项社会保障基金等资金相互挤压。还必须落实医疗服务和科教预算资金,确保真正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建设。
 
(二)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
 
完善事业单位监督制度,形成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的双向结合体系。在内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带头成立项目资金重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同级单位各项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定期检查财务部门的工作,包括预算执行、财务会计数据处理、相关凭证填写归档等,了解本单位的财务工作。重要项目应实时管理,要求执行部门定期报告项目进度,确保项目顺利执行,不得延误或拖延。在外部,加强上级政府对单位财务部工作的控制,立即检查抽查,及时更改抽查中发现的错误。加强财务数据披露,公共机构公布预算执行情况,接受上访。在现行财务制度下,预算单位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平等,财务部门不能完全掌握公共机构预算资金的使用,导致控制漏洞。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沟通机制
 
建立高效、顺畅的信息流通机制。建立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形成办公事项,在系统中建立应急预警和提示机制,摆脱传统电话和信件的传递。规范各项事项的完成时限,禁止拖延。各项国家政策的跟进必须及时实施,不得打折。加强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与各单位交流经验。对于医疗保障基金的管理,应为每个享受保障基金待遇的患者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拨付相关资金时,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存入受益人账户,不再需要各部门处理,使资金拨付更加即时高效,避免中间环节截流。
 
(四)规范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对于财务专项资金,要加强财务管理。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日常财务会计制度。从事专项资金管理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熟悉岗位职责,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会计方法,加强自身的会计修养,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单位岗位设置要符合财务管理目标,实行回避制度,实现高效的财务会计。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组织会计业务培训班,让每个人都能参与会计知识的学习,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参与管理。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日常评价。落实政务公开,及时向全体职工公布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开展资产清查,保障我国公共财产安全,保障专项资金的正确使用。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利用计算机制度约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避免违规行为。
 
(5)完善绩效评级工作
 
加强财务工作事后管理,将预算管理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流程,在周期结束时总结预算执行情况。对各类预算项目设置分数,明确剩余资金数额范围,缩小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对一定阶段的预算执行进行评分,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并将结果与单位的评价挂钩。建立健全资产资金管理体系,控制资本使用效率。加强权责明确,严惩不按预算执行的情况。定期在单位内召开听证会,集结各部门负责人参与讨论,总结上一周期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将各代表的讲话汇总成报告,为下一周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