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我国财政教育投资现状
发布时间:2024-10-02

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教育问题应该是中国当前和长期关注的焦点;同时,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是一种具有间接性和迟效性的优质产品。具体来说,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既能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又能增加人们的社会法律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其次,教育是一种难以量化、具有特殊价值的优质产品。高价值产品是指消费者对其评价低于市场合理评价的产品。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偏好、愿望和要求通常与市场或社会的偏好不一致,个人对福利的判断标准与全国或社会的判断标准不同,显然教育具有这一特点。例如,由于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与经济建设等投资相比,它具有间接性和延迟性。一些消费者甚至不愿意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投资孩子的教育。因此,基于上述考虑,研究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财政教育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同时,中国逐渐认识到教育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在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与教育密切相关。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也在增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现状。
 
(1)中国财政教育投资总量分析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教育消费的需求大幅增加。但由于我国教育投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导致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制约了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以占世界5%的公共资金支撑着拥有25%世界学生的庞大教育规模。世界上有一条衡量教育投资的基本线,即当人均GDP达到800时~1000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4.07%~只有4.25%,才能实现教育经济的良性发展。
 
据统计,我国人均GDP已进入8000
 
~1000美元,但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人均GDP达到6337.74美元时,财政教育支出达到GDP的3.93%,2013年以后甚至有所下降。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001年,美国、日本、英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平均水平的4.8%,古巴、哥伦比亚等中低收入国家高达5.6%。可见,虽然我国财政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投入仍严重不足,投入水平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教育投入也存在明显差距。
 
(2)中国教育投资结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教育投资总额逐年增加,但与我国教育需求的逐年增加相比仍然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关注教育投资总额外,合理的教育投资结构也非常重要。只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才能促进教育稳定健康发展。
 
1.中国教育投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平衡。目前,我国政府之间的教育支出责任制是:基础教育投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和省级以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给予补贴;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这一制度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的教育支出责任。2014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总额为23041.7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253.62亿元,占5.44%,地方政府支出2178.09亿元,占94.56%。可见,地方政府是承担财政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主体,对教育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在我国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财权,导致财权与政府支出责任划分不匹配,最终导致教育投入不足。
 
2.中国的教育投资存在区域差异和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区域差异,教育发展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不平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自1985年教育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一直负责基础教育的分级管理。然而,更高层次的地方政府财政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高等教育,而各级政府不愿意提供基础教育。最后,他们只能层层下放,最后下放到乡镇一级。然而,全国各乡镇基本上缺乏投资基础教育的必要财政资金,不同地方财政资源不同,导致基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例如,教师工资水平低、教学热情差、学生不起学、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等现象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3.我国三级教育财政教育投资比例不合理。从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财政教育投资比例来看,大部分政府财政教育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以2012年我国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费用数据为例,普通小学生生均教育费用为5122.04元,普通初中6854.86元,普通高等学校14975.53元。政府对高等教育学生的平均投资约为基础教育的两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三级教育的资金配置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高,对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初等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高等教育的个人收入最大。财政教育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政府缺乏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越位。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