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解决高校偿债风险的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24-07-29

解决高校偿债风险的控制策略
 
(1)建立健全资本投资决策管理和经济责任制,落实投资跟踪问效制度
能否将有限的信贷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科学的决策制度应依靠标准化的制度来完成,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投资决策行为,明确决策者各自的责任,实现责任、权利、利益的结合。高校校长是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特别是对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负责,组织银行贷款行为从规划、草案、集体研究和讨论开始,认真防范债务计划的偿还风险;财务副总裁:宏观控制经济活动的实施,根据审批权限对资本投资管理和校长负责;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承担不同的经济责任。相应的经济责任是逐级负责。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贷款管理作为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各级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和高校资金监控制度。要求高校贷款项目充分论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中长期贷款计划,对所有贷款高校实行贷款备案制度。对于那些投资决策失误、浪费现象严重的,教育主管部门要追究责任。
 
(2)加强高校预算支出的刚性,将信贷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要研究支出预算的可行性。预算的可行性是保证学校刚性预算目标管理实现的前提。在加强支出“一支笔”的同时,要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确保重点、节俭、节支并举。严格执行批准或批准的预算,确保预算支出刚性,实行超预算预警机制。高校要以综合财务预算管理为切入点,将贷款资金有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即将所有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纳入学校年度预算管理,同时将信贷资金单独列入预算管理。将信贷资金的收支纳入财务预算,形成新的财务平衡关系:年度总收入+年度贷款额度=年度总支出+年度还款额度。同时,加强静态与动态平衡、总量与结构平衡的有机结合,将年度财务预算与学校中长期规划和中长期预算有机结合。防止支付危机的增加,即避免破产成本的增加,保证学校的前瞻性发展。
 
(3)科学合理地确定债务规模和结构,建立最佳的信贷资金组合,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债务过多不仅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增加了大学的偿还负担,因此确定适度的贷款规模是债务决策的关键。正确分析财务状况,适当预测所需资金量,合理预测贷款偿还能力,有效结合短期、中期、长期贷款。避免在未来某一年成为还款高峰年,使债务到期时间分布均匀,避免信贷资金集中支出;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学校总收入的比例)、债务率(债务余额与当年可支配财力的比例)、债务偿还率(年度本息偿还与当年可支配财政资源的比例)是动态监测和评估债务规模和安全性的重点,研究确定学校合理的贷款控制规模。可采用长短期贷款、设备租赁及设备融资、后勤建筑及设备融资等多种债务形式。例如,在债务规模和债务资本成本率一定的情况下,最佳债务组合可以根据综合债务成本率(各种债务资本成本按债务规模比例计算的加权平均数)进行估算。
 
(4)加强财务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根据即时掌握的学校负债建设项目贷款及配套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加强财务分析,监测学校财务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偿债风险。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发的“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估模型”,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控制偿债风险。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应考虑指标的可收集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可预见性。例如,年度预期收入总额和负债期间流动率越大,偿付能力越强;学生平均贷款金额、负债与收入比率、负债自有资本比率、人员经费与总收入比例等。这些指标数额越大,偿付能力就越弱。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探索适合自身负债金额控制与负债期间预期收入的数学关联,确保负债期间学校的正常运行。
 
(5)转变观念,自主创新,创造适合自身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提高高校抵御风险的能力
政府应确保自己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投资的榜样,同时为其他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例如,企业对学校捐赠给予税收优惠,发行教育国债,鼓励高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打破传统融资理念,创新教育融资体系,走多元化办学之路;设立学校基金会,广泛筹集社会资金,解决单一依靠学费收入的渠道。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努力提高高校抵御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高校能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债务规模,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就会扬长避短,以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建设性资金,实现高校“债务发展收入”的良性循环,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