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优化财务管控改进措施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4

由于其特殊性,国家将在一些特定的事业发展中提供专项资金来完成这些特殊项目。从资金预算和使用的角度来看,财政或有关部门在向事业单位拨款前,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详细的资金预算。同时,为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还需要对获得的资金进行独立的会计、会计和监督,实现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但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方面仍存在预算不准确、支付随机、决算和绩效评价不全面等问题,使专项资金没有发挥最大作用。根据多年的专项资金管理经验,提出了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优化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控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为争取专项资金付出了巨大努力。在争取过程中,从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都充分重视资金申报。但在确认专项审批和资金到位后,相关领导放松了对专项的监管。如果没有充分准备,他们急于启动项目,随意使用专项资金,导致资金支付不符合规定;此外,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完成会计和资金支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不能合理安排资金支付,实现合理有效的控制,专项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2)预算工作不足
 
财务人员可以根据预算管理清楚地了解专项目的和实施计划,有效地控制专项资金,实现使用专项资金的更准确的目的。有些机构没有统一的预算格式,下属单位和部门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些简单的预算表格,上报财务部门,各种预算数据,导致财务人员需要花更多的人力、物质资源和时间来完成预算总结工作。甚至有些机构在财务部门发布统一的编制格式后,下属单位和部门人员也不花时间研究编制要求,仍然提供一些各种预算格式。
 
(三)资金财务管理不完善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公共机构不按要求管理项目和制度,同一管理规定不符合管理需要,或制定管理制度,但无用。如果项目资金挪用到其他地方,但未报项目主管单位或财政部门批准,导致资金乱用、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项目结束后,项目购买的设备、材料、软件等有形或无形资产形成固定资产时,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具体使用部门无法有效对接,资产管理不规范。
 
2.专项资金使用不合规
 
在专项资金管理中,专项资金预算与执行、资金收支在时间和金额上脱节。事业单位经常将项目前期资金纳入定期费用,特别是审批后的项目。前期资金仍计入定期费用,未转入专项资金核算,导致大量费用被挤出;部分专项项目未按时收到资金,年底集中拨付,需要每年支付项目资金,必然导致非法经营,为挪用资金创造有利条件;项目自筹资金是项目实施单位的货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意调度和支出,甚至在审批、转让等程序上出现不合规操作。
 
3.资金闲置现象严重
 
目前,部分特殊项目结束后,余额资金闲置现象,主要原因是部分机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资金条件方便,资金相对容易,项目余额资金后续使用不够重视;预算编制时,未进行充分研究,或随意减少项目内容,余额资金大量;资金使用和绩效未进行充分检查和后续整体评价,导致余额资金概率增加;余额资金后续使用没有建立统一的使用和监督制度,导致余额专项资金不能继续服务于后续研究,导致资金长期闲置。
 
二、优化改进措施建议
 
(1)增强专项控制意识
 
鉴于专项资金的特殊性,项目负责部门应重新界定涉及专项资金的所有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合理的分工和考核,为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参与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根据项目进度使用资金。
 
(2)完善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对项目的审批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如预算表格和程序,实行单位、部门、下属单位的统一;根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和明年任务分工,提前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充分了解和理解专项资金的申请要求,合理安排项目申报,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
 
(3)加强考核评价
 
在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利用率方面,财政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应与项目实施单位共同建立完善的后评价机制,确保机制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实现对不同类型专项资金的综合绩效考核。例如,根据专项资金支持的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特点,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和制度,建立资金使用的信用评级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