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
发布时间:2024-06-27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
 
1.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标准没有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进行具体表述,也没有对“会计目标”进行具体分析。此外,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只有“会计原则”,没有提出“信息质量要求”。事实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应在会计概念框架中发挥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作为衡量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或控制要求。
 
2. 会计确认基础需要改进
 
首先,根据中国公共机构的会计规定,同一公共机构可以根据不同业务项目和业务活动的性质选择收付实现制度或权责制度作为会计基础,这将导致一些公共机构在使用会计基础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留下了人工操作报表的空间,公共机构会计信息扭曲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此外,由于类似的公共机构有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利,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横向无与伦比。
 
其次,对于我国事业单位来说,无论是自身的经营活动还是延伸的经营活动,以收付为记账基础也存在以下弊端:
 
首先,公共机构采用收付实现制度,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例如,股权投资只在收到现金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不处理利润或损失,不能真正反映投资价值,也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公共机构对外投资的实际情况。另一个例子是,对于跨期资本支出,收付实现制度是在现金支付点进行成本处理,这将导致公共机构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的扭曲。
 
二是成本数据不完整。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比如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计算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提取一定的采购资金,保证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转移和价值损失核算没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需要折旧,因此事业单位的成本不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但事实上,固定资产的价值损失也是事业单位成本的一部分。这种会计方法不能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部门对事业单位非经营性业务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也不准确。
 
第三,收入和支出不匹配。例如,在收付实现制度下,事业单位的维护费用直接计入实际发生时的费用。如果维护费用集中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会导致实际支付会计期间的支出过大,导致收入和支出不匹配。此外,如果经济业务的发生与实际现金收付不属于同一会计期间,也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账实严重不一致。
 
3. 会计报表的缺陷
 
(1)资产负债表结构不合理
 
根据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表”为依据 + 支出 = 负债 + 净资产 + 收入等式编制,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将“收入”和“支出”纳入资产负债表,以及“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静态要素集中在资产负债表上,事实上,“收入”和“支出”是反映报告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收支情况的动态要素。这些规定实际上使公共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成为一个主题余额表,这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使资产负债表失去了“财务状况表”的意义。
 
(2)现金流量表缺失
 
由于事业单位有权选择使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事业单位倾向于采用权责发生制,未来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方向也是权责发生制。在权责发生制下,收支表中的“收支”项目不能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现金和等价物的变化。同时,事业单位经营收支余额不能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经营现金净流量。
 
(3)表外信息不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表外披露的方式主要有报表附注和财务说明。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表外披露所包含的信息量严重不足,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附注内容几乎一片空白。同时,事业单位财务说明书的使用也远不如企业充分。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