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4-06-15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体制。在现代企业体制下,要按照产权明确、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的需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标准化的公司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对手。根据现代企业的权力分离,财务管理可分为投资者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在建立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关系。投资者、债务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应相互平衡和协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严重问题。
1、财务管理理念缺乏时代性。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新的财务管理环境。然而,由于计划经济长期影响机制和概念,企业管理者不能自由投资闲置资金,因为没有人愿意冒险。
2、财务管理缺乏一体化。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已经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企业规模大,分布广泛,内部经济关系复杂,管理质量低,管理方法落后。
3、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缺乏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预算。企业没有事先预算,期中经营业绩难以进行,事中控制无从谈起,事后控制无效。
4、财务管理缺乏监控。目前国内企业内部监控被忽视,财务监控体系不完善,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低,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效率低。
削弱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社会监督效果。只有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才能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有利于监督制度的完善,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从加强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入手。
构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体系
(1)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短缺仍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难点之一。主要原因如下:
1.效率不高,投入高,产出低。我国国有企业商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一些不当的技术转型导致资金浪费,投资难以回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往往依靠银行贷款进行再生产,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甚至不能定期支付本息,承担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2.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国抑制总需求,引导消费水平下降,直接导致公司收入水平下降,但国有企业成本没有下降,早期利息、税收等社会负担没有得到缓解。
3.公司位于秩序混乱的合同市场,合同履行率低,诈骗案件频发,国有企业侵权现象严重。
4.内部缺乏限制机制,公司无论大小,都有最终决定权。在资金严重短缺的前提下,利用周转资金实施无效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生产,导致产品积压,无法销售。许多国有企业的库存和应收账款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0%,大大超过了正常储备,流动资产失去了应有的流动性。
5.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负担很重。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不仅有国有资产,还有国有债务和国有债务,即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成本,这也构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包括:退休、下岗人员安置、医疗、教育等福利费用;企业经营社会的成本;企业银行债务;其中,银行债务形成公司明显债务,其他为企业隐性债务。这些公司应承担隐性社会责任,即安置失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福利费用的赤字越来越大,公司负担不起。
(2)加强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资本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一是建立投资示范制度,投资决策错误是资本管理中最大的错误,建立企业投资示范程序,大型项目应邀请专门咨询机构参与示范;二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落实资本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收;三是建立库存资金控制制度,按需生产采购,减少库存;四是资产物资清理制度,发现账户不一致或资产价格及时处理;五是建立保障制度,防止潜在亏损因素造成资本沉淀。
2.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从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支付利息或股息,也不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流。由于资金来自公司内部,没有融资成本,内部资本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内部融资是公司的首选融资方式。只有当内部融资仍不能满足客户的资本需求时,公司才应转向外部融资。
3.振兴现有资产,增加资金来源。主要采用“调整、合并、转移”三种方法,调整是指结合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资产结构。此外,它是指依靠资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结合优势企业扩张和劣势企业合并,互利互补。转让是指实施股份合作制度,对部分中小企业资产实施整体和部分投标,有偿转让,用其收入偿还银行贷款。
4.分离企业的社会责任。学校、医院等单位应当移交给社会。暂时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加强公司的会计管理。企业应当实施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处理这部分资金。
5.多渠道融资。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融资方式,通过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经济高效地筹集和集中资金。传统的融资方式包括吸收直接投资、银行贷款、发行新股和发行债权人。公司还可以通过投资基金转换、债转股、发展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发新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