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4-04-24

一、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总体目标下,关于资产购买(投资)、资本整合(融资)、经营中现金流(经营资本)和利润分配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财务管理和企业资本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一定的独特性。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一个机构,高校认为中国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和教育人才,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结构,不适合商业活动。收入来源有限且单一。一旦遇到重大投资,周转往往入不敷出。与高校的特点相对应,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特殊的内涵。此外,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制定了许多高校管理政策法规,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债务管理、预算管理、固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因此,它决定了高校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这与普通企业不同。
 
基于上述原因和历史因素的积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以下热点问题。
 
二、分析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债务负担重,财务风险大
 
近年来,我国高校经常遭遇经济危机,高校债务负担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11年,我国公立高校贷款规模约2300-2500亿元,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1164所公立高校总负债已超过2600亿元,其中广东省高校债务负担已超过1万元。债务这么高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说,教育部在全国实施的人才培养评价是最大的动力。为了保证教学水平,教育部在高校实施了评价政策。由于指标较高,高校普遍达不到。为了通过考核,高校掀起了征地、扩校、增师、购设备的高潮。在国家投资少的情况下,高校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向企业引资等方式解决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使得短短几年内,高校负债增加了1亿元,成为高校的沉重负担。
 
(2)科研项目管理不够科学
 
自我国实施科研项目申报制度以来,高校已成为我国科研的主要基地之一。我国分配给高校的科研费用逐年增加,近年来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然而,高校的科研费用和项目管理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部分高校将科研费用转化为唐僧肉,挪用于基础设施、土地购置、贷款利率支付等方面;部分高校缺乏控制理念,费用大,科研费用浪费严重;部分高校绩效评价跟不上,管理疏忽,结账不结账,结账不结账,完成效果达不到预期等。
 
(三)预算缺乏统一性
 
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作用并不明显,预算管理不切实际,预算编制与实施的“两张皮”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例如,预算的编制通常有严重的滞后,一些大学甚至可以在6月份出笼。这个预算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另一个例子是,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具体的分析,只是利用去年的实际收支额度和今年的估计增加来确定,导致预算和实际偏差。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缺乏统一性,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预算严肃,执行”的态度使预算形式化,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4)固资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013年1月1日,新的高校财务制度开始实施,2014年1月1日,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开始实施。这两个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显示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长期积累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账户不一致、账户不一致、资产利用效率低、设备采购落后、采购重点不当等。具体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账户不匹配、账户不真实、账户不真实等账户管理问题普遍存在;如盲目追求办公家具、办公用品高、大、高、购买设备不当、资金浪费、采购效果差等采购管理现象。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