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4-01-08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特点和机构规模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将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控制点分配给各业务部门和工作人员,通过制度明确风险控制流程,督促各部门和员工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理念,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给予财务部门积极的工作配合,在事业单位内形成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各项指标达到一定价值后,应当给予不同层次的预警。例如,当事业单位当期资产负债率超过50%时,要高度重视单位负债到期是否有一定的偿还能力,避免因事业单位无力偿还债务而面临司法诉讼。
 
(三)增强事业单位法人风险防范意识
 
事业单位法人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水平。因此,事业单位法人应充分重视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财务法规变化、工资人事标准等外部环境因素,通过自身的职业判断和合理估计,及时发现单位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确保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加强对事业单位内外的监督
 
一是事业单位应当在内部设立审计部门,督促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审计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情况和财务会计工作,及时向领导汇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财务部门及时整改。其次,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避免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走过场”、“信托关系”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二是审计、财政等政府部门应定期对下级或辖区内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对投资项目风险、财务岗位漏洞、支出越权审批等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活动进行专项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发给被审计单位。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中,要结合上述对策,挖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风险,根据风险涉及的各种内外因素和主客观因素的特点,合理分类财务管理风险,对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特别是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形成适合事业单位的独特管理模式,为今后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快捷便捷的管理方案。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