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3-12-04

1.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执行,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
 
农村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利益,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首先,要严格执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托代理机构各类票据的管理。特别是要明确制定和严格执行“收入收缴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保证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使农村财务管理逐步走上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严格行业自律,规范就业行为。农业经济部门要严格按照会计业务流程的规定进行操作,特别是认真区分会计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坚决杜绝“白条”入账等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操作规范,增强透明度和可信度。
 
2.完善多层次、分工明确的多监督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一是完善农村财务内部监督制度,明确村民在农村财务监督中的主要地位。村民(会员)监督是最有效、最基本的监督方式,不得放弃村民(会员)监督,寻求上级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应当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加强监督和范围,尽可能遵守农村重大财务事项,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弊端。二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堵住农村财务管理“漏洞”。《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第四条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以群众代表为主的民主金融管理小组,监督金融公开活动”村(社会)监督委员会是农村财务管理的常设监督机构,村(社会)监督委员会在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中处于首要地位。监察委员会既不能凌驾于村“三委”和财务人员之上,也不能顺从村“三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审计、会计等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查和监督。三是深化会计监督,加强审计监督。面对工作面广、量大、业务复杂等实际情况。代理会计应加强对收支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标准化审计,避免非法、非标准票据的审计监督,特别是农村财务收支、工程建设项目、非生产性支出等重点领域;四是农业经济审计单位按照“三年一轮审计”的要求,积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同时开展专项审计和离职审计,进一步加强审计执法。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检查整改情况;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一案一议”决策执行情况,要特别注意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将农村审计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实行“阳光审计”。
 
3.振兴集体存量资产,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资金、资产和资源,以参与经营、合作开发的形式与大型专业家庭、农业企业和农民职业合作社合作。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振兴集体现有资产和非农业建设用地、水、林资源,共同建设农业经济发展项目,发展物业经济、特色产业经济和旅游闲置经济,不断拓展集体经济发展新渠道,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三资本”收益率,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此外,对于农村集体资源,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实施合同管理。
 
4.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是镇(街道)农业经济站要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注意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要注重不同的学员,提高他们的财务法律观念、会计业务水平和依法理财能力。对超龄、工作表现不佳、责任心不强的财务人员,督促有关村实行辞退。二是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加强法制宣传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广泛开展农村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敢于按规定办事。三是完善会计电算化操作,实现科学管理。充分利用财政部门现有的硬件优势,对农村财务实行统一的电算化管理。创造了一大批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专门从事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处理和分析财务信息、满足各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所有合格的会计人员建立档案,由镇(街道)统一管理,形成农村职业会计人才库。
 

财管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