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23-09-22
随着农村中小学住宿改善工程的逐步实施,中学、中心小学和一些村庄建立了学生食堂,解决了学生就餐问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食堂规模、食堂资产结构、农民年人均收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乡镇农村中小学食堂的经营管理状况差异较大。为加强和规范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完善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状况,促进农村中小学食堂建立、实施和完善财务控制,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食堂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农村中小学食堂可持续健康发展,稳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目标。
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鉴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乡镇农村中小学食堂的经营管理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假设同一地区的教育财政主管部门已经按照《会计法》规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出台了统一的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食堂统一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计算农村中小学食堂的收入、成本和费用,并能根据食堂职工实际工资的3%和5%准确计提专项资金――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医疗基金,年食堂平均盈余率控制在3%以内。本文仅从教育部门和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不仅要真实反映管理状况,客观反映师生对食堂食品管理的满意度,发现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控制需要改进,以整体最佳系统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农村中小学食堂经营者进行激励约束,实现高效、公益的食堂经营目标。
首先,农村中小学食堂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必须简单易行,为提高食堂的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支持工具。不仅要考虑相关规章制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要重点评价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是否能为师生提供营养、安全、廉价、优质的食品,服务师生的教育教学目标。
其次,设计农村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贯穿整体最佳体系理念。考虑到农村中小学食堂的差异,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需要引入一些非财务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食堂的整体经营业绩。在设计指标时,除了追求各项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外,还应考虑标准的制定和权重的设置。
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现对农村中小学食堂经营者的激励约束。通过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引导农村中小学食堂经营者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措施,实现农村中小学食堂高效公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