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发布时间:2023-02-17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总称。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独特,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是一体的,群众将政府部门统一称为行政事业单位。与经济型企业不同,行政机构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机构应当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和规范,履行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2]。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其他盈利企业的财务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职能和公益服务职能的履行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更注重社会职能和服务价值。如果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将难以发挥,即使能发挥作用,其工作效率也将大大降低。因此,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是合理分配和利用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最大作用的重要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
2.1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督不足,是影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问题。财务会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要加强监督约束,规范财务会计工作[3]。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最新的《会计法》、《预算法》已经更新出台,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制度的改进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工作流程和财务制度只成为应对上级检查的装饰,财务会计管理的实施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对不合规、不合法原始凭证审计监督不足,部分主管利用职权威慑、压制,导致会计监督不能发挥实际效果;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不合理,部分领导、主管经常私自处置,甚至廉价出售固定资产、不公开、不开具发票、不记录。
2.2财务人员素质待提高
由于财务管理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上下效应猖獗,部分行政机构会计人员结构老化,整体低,甚至部分财务会计人员与裙带关系,县级以下财务会计人员年龄较大,教育较低,全年不扩大人力资源,新金融人才、财务理念难以引进,导致财务会计思想、行为滞后,严重限制在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中无法突破。目前,行政机构财务会计人员结构一般为“倒金塔”结构,新人员不重视,基层财务部门人员较少,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4]。此外,由于会计人员的待遇较低,许多财务人员以“混日子”的心态工作,工作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不高,导致财务会计内部工作效率难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