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管海南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批发企业采用价格核算和供需关系变化
发布时间:2022-12-08

一、教学章节选择的比较
为了不破坏商业会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各版商业会计教材或多或少安排了13章左右。除了商业会计作为行业会计的独特章节外,还安排了货币资金和转账结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外商投资等一般会计内容。本课程一般安排48小时,其中重要章节(批发和零售商品流通)约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如何在许多章节中分配有限的课时,需要分析比较每一章的重要性,合理分配课时。所谓横向比较,是指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或同一学科的不同章节之间对相似或相似内容的比较分析。由于学生在学习商业会计课程之前就已经学习了通用会计,如果他们仍然一步一步地教书,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处理问题有两种方法。首先,在不改变现有教科书的情况下,重复内容只关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谈论具体内容,或简单地忽略。二是可以自行安排章节,根据性质或内容重新组织教材,将教材压缩成:总论(包括货币资金和转账结算)、批发商品流通会计(包括商品流通会计方法概论)、零售商品流通会计、资产会计(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会计)、投资和所有者权益、负债、费用和税收、财务报告。即便如此,资产会计、投资和所有者权益、负债、财务报告等一般理论也没有讨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商品流通会计的重点。
二、比较教学内容
(一)同中求异比较法
它是指从表面上相同的内容中找出差异。例如,批发和零售商品流通核算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结构方面,由购买、销售、存储三部分组成;在具体内容方面,购买分别为本地购买、异地购买、购买过剩和短缺、购买退货补偿等;销售包括本地销售、异地销售、直接货物销售、分期付款销售、销售退货、销售退货补偿等;库存包括库存货物过剩和短缺、库存货物价格调整和削减、货物销售成本计算等。批发和零售商品流通核算的结构和具体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虽然结构与具体内容相同,但由于定价方法不同,两者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会计方法:批发商品流通采用定量进价金额核算法,零售商品流通采用价格金额核算法,导致会计处理明显不同。一是“商品进销差价”使用帐户。由于零售商品的流通是按售价计算的“库存商品”,而“库存商品”入库与销售产生的进价与销售价格的区别在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调整,这是批发商品流通核算所没有的。第二,由于零售商品的销售收入中含有税收,需要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将销项税从销售收入中分离出来,然后对销项税进行会计处理。这也是零售商品流通核算不同于批发商品流通核算的地方。
(2)纵向比较法
根据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商业会计中,是指对批发零售进销存三个环节相同业务内容的会计处理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批发商品流通商品采购与采购补价相同。借记“库存商品”,“应纳税费-应纳增值税(进项税)”,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等)”。批发商品流通商品采购环节与储存环节商品溢出和短缺的核算方法相同。购买环节,以剩余为例,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在途物资”,“待处理财产损益”。存储环节为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待处理财产损益”。查明溢出处理原因,如为自然溢出,冲减“销售费用”记录自然损失“销售费用”;责任单位事故计入“其他应收款”。零售商品流通销售退货与销售退货的核算方法相同。退款时,借记“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税价)”,贷记“银行存款”;调整销售税,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红字)”,贷记“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红字)”;调整销售成本,借记“库存货物(售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售价)”;调整商品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商品进销差价”。
(3)横向比较法
同样的业务,因为批发和零售商品流通都有自己的会计方法,所以在会计处理上有很大的差异。
1.进货退价核算
零售商品流通采购退价的核算前已提及。批发商品流通发生采购退价时,如商品未售出或已售出但未达到结转成本,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库存商品”,“应纳税费-应纳增值税(进项税)”;商品已售出并结转的,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应纳税费-应纳增值税(进项税)”。
2.商品调价核算
批发企业采用采购价格核算和供需关系变化引起的收入或损失,一般反映在经营损益中。也就是说,在价格调整中不做会计处理,在商品销售后,根据新价格和原价格“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反映在其中。根据规定,经批准,库存商品账面价值按新定价调整,增减部分增减今年利润增减时,根据调价前一天的实际库存数量和新定价,计算增值部分或减值部分,调整库存商品账面价值。增值部分作为借记“库存商品”,贷记“本年利润”减值部分做相反的分录。零售企业采用价格核算,相应增加价格差额“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即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商品进销差价”。降低价格,做相反的分录。
3.商品削价核算
批发企业批准降价的商品,降价后的新价低于原价,可以增加销售费用。也就是说,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库存商品”。如果新价格仍高于原价格,则不进行会计处理,不调整库存账面金额,反映在商品销售后的经营损益中。对于零售企业,如果新价格仍高于原价格成本,只需减少新价格低于原价格的差额“商品进销差价”和“库存商品”,即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贷记“库存商品”。如果新的价格低于原来的购买价格,除了冲减原来商品的购买和销售差价外,新的价格低于原来的购买价格部分“准备库存跌价弥补”。即借记“准备库存跌价”,贷记“主营业务成本”。
(四)异中求同比较法
指从表面上不同的内容中找出其存在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1.购买补价的核算
前面提到了批发商品流通进货补价的核算,零售企业进货补价的核算也是一样的。“库存商品”,“应纳税费-应纳增值税(进项税)”,贷记“银行存款”。
2.拒付货款和拒收货物的核算
批发企业拒绝支付全部或部分货款时,不处理会计。拒付货款的货物到达时,作为拒收货物,由供应商暂时保管,与库存货物分别存放,不能使用。在会计核算中,未付款的拒收货物作为代管货物处理备查。零售企业实行售价金额核算,但本业务的处理应按进价核算,其核算方法与批发企业相同。除此之外,“商业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是两个行业的会计,但仔细思考,也有可比之处。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批发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低消耗品价值摊销方法等相似点;差异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明细账户的设置、库存采购费用的处理等。同一学科的课程和同一课程的章节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商业会计教学中,如果注重引导学生善于比较、学习和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比较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商业会计教学,有助于分析事物的差异,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混淆,提高识别能力,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

财管海南